刮痧法发展之三大高峰

admin Post in 2012.04, 医学广角
0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 李经纬教授

刮痧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外治法中之佼佼者,它的深厚基础源于民间医疗保健理论与技术的积累,由于得到不同时期医学家们的关注并参与整理、提高、总结,从而上升为有了科学理论与技术上的逐渐规范,逐渐成为有理论,理论指导技术实践的科学体系,融汇于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医疗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刮痧疗法的优势,在于它始终以其简而易于掌握,便于工作而易于携带,验而易于取效,廉而易于获得的特点,不断获得新生、发展与提高,为历代人群所关注与爱戴、也即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刮痧如何?是否形成高峰?都是一个未知数。更值得强调的是《五十二病方•婴儿瘛(chì,音同,赤;义:痉挛)》,从所用工具、技术要领、方法、步骤、要求医疗效果、适应症等来分析,确是我国2000多年前的刮痧,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刮痧及其相关技术,作为一种保健技术,医疗技术,在2000多年前的《五十二病方》一书中,已经相当丰富,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已有了比较具体的技术要求。这是中国秦汉前医学家将刮痧技术记述在医学著作最早记录。由此而改变了口耳相传的落后局面,从而改为以文字论述而广为传抄的高水平发展。因此我们视《五十二病方》有关刮痧内容的论述,是刮痧发展史上的第一高峰。

第二个高峰之出现与形成,大约在明代中期与清代初期。据作者研究李经纬《刮痧疗法史述要》、《吕教授刮痧排毒法》(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必须指出,刮痧疗法在此之前,尽管在民间已很盛行,甚至妇孺皆知,然而并不为医学所重视。特别为正统的儒医、世医所不齿。

19世纪末,我国以擅长外治法而著名于世者,当以吴尚先为最。吴尚先(1806——1886),浙江钱塘人。他是一位外治法集大成者。他对刮痧法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懈。”当时,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而引至扬州一带药物缺乏,吴氏在继承张景岳之理论总结运用外治法防止时令病方面,对刮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刮痧医疗保健迎来了第三个高峰。关于这一高峰。也可称之为真正的高峰,推进这一高峰的出现,当然非一人所能完成,但必须肯定台湾学者——吕季儒先生的巨大贡献。现代台湾学者吕季儒先生创用的水牛角特制适于人体各部位使用之刮痧板,使刮痧工具更增加一种富有科学性的发展。吕季儒教授以预防医学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医学刮痧疗法的理论与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对刮痧技术、刮痧器具、刮痧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进或创新。

20世纪末,21世纪初,刮痧疗法的有效推广与在各地的普遍发展,不但使无数人群的慢性病、亚健康得到了康复,减轻了痛苦,恢复了劳动力,而且使许许多多的下岗人员经过刮痧培训而得到了重新就业的机会,真是“功业著于百姓”,从而引起了国家领导和社会保障部的关注。他们聘请专家,吸纳刮痧保健之先进代表,编撰国家保健刮痧师初、中、高级职业教程,编制保健刮痧师职业国家题库,把刮痧推向在其发展历史上的最高峰。
刮痧自此之后,已经得到了国家职业认可,有了法律保护,各项基础知识及刮痧理论与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提高,使得这一古老而新兴的事业推向更高峰。

324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 Prev: :Next »

Leave a Reply